33岁裸辞后,我试了12个副业,才懂得什么叫真正的自由
我33岁,辞职那天,没有激动,没有轻松,只有胸口一阵沉甸甸的感觉。在职场摸爬滚打十年,职位不高不低,收入不多不少,却始终觉得自己像被困在笼子里的鸟。每天朝九晚七,地铁与格子间构成了我全部的世界。终于有一天,我递交了辞呈。
我33岁,辞职那天,没有激动,没有轻松,只有胸口一阵沉甸甸的感觉。在职场摸爬滚打十年,职位不高不低,收入不多不少,却始终觉得自己像被困在笼子里的鸟。每天朝九晚七,地铁与格子间构成了我全部的世界。终于有一天,我递交了辞呈。
前段时间刷到一个视频,博主因为裸辞陷入了焦虑,就跟妈妈说:“我感觉我不上班开始有点焦虑了”。
在大多数人眼中,我的大学生涯和职业生涯似乎都按部就班地走在正轨上。本科期间,我顺利拿到了国内某科技大厂的 offer,这无疑是我学生时代最耀眼的成就之一。
2023年3月14日,HR递给我N+1的补偿协议,笑着说“祝你前程似锦”。
社会高速运行至今日,构筑起密集的轨道——它安排学习,安排工作,安排一个人应当如何生活。轨道自有其道理,它带来秩序与效率,却也悄悄收窄了生命的幅度。
比牛马更为可悲的是中年牛马,卡在“牛马职场”的赛道里:卷不动、躺不平、逃不掉。
打开小红书,类似的文案配上帅哥美女与字节跳动LOGO背景墙的合影,早已成了社交平台的流量密码。
两年后,陈行甲调到县经协委当副科长,负责经济项目协调,经常跑基层看工厂。1997年,他升到县外贸局副局长,同年9月又当上团县委书记,组织青年活动,强调基层工作。
去年初秋,35岁的我在离职申请上签字时,手都在抖。看着银行卡里的余额,再想想每月7500元的房贷、2000元的孩子教育支出、5000元的全家生活费,没了固定工资,日子像悬在半空的石头,让人心里发慌。
“工资到账那一刻,手机震动像安慰剂,可月底一看余额,心跳比震动还快。
各位周末好,此时的我已经忙完家务来到了图书馆,开始了自己的学习,工作。裸辞近3年了,今年的状态好过往年。最近几个月的收入已经破了2万,已经慢慢达到辞职前的状态,我相信我会越来越好。现在总结我的成长方法,希望能给困境中挣扎的你一丝参考。
凌晨三点,我盯着电脑屏幕上密密麻麻的报表,咖啡杯底结着褐色的垢,打印机还在机械地吞吐文件 —— 这是我裸辞前在外企的第 1825 个加班夜。而现在,我裹着毛毯窝在洒满阳光的飘窗,指尖敲着键盘,支付宝到账提示音时不时叮咚响起。裸辞两个月我才明白:与其在招聘软件里
在如今的职场中,大厂程序员裸辞成为自由职业者的现象越来越常见。我的前同事林浩,去年从某互联网大厂裸辞后转做独立开发者,月入从原本的 4 万骤降至首月 1.2 万,却感慨‘终于能在周末陪孩子学骑车了’;另一位被裁的 34 岁后端工程师老李,通过接企业定制化开发项
你敢信吗?有老爷们儿看完马烁棋的剧,学着剧里男主给老婆煮红糖姜茶,结果把锅烧糊了;有姑娘把他演的王爷设成屏保,天天对着手机犯花痴;还有人追更追得太投入,上班偷偷看被老板抓包,居然还嘴硬说"学习男主搞事业"。
随着卡牌热的崛起,卡牌雕刻师这个小众职业也不知不觉进入大众视野。因为是小众职业,需求量又大,00后卡牌雕刻师凌佳音的档期已经排到了两三个月之后。
阅读此文之前,麻烦您点击一下“关注”,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,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,创作不易,感谢您的支持。
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,随着年岁的增长,曾经坚信不疑的事物,慢慢都变得陌生了?那些年少时满怀热血的梦想,也在岁月的冲刷下逐渐模糊。直到某一天回头望,才惊觉人生的风景早已悄然变换。
“想到以后大半辈子都要打工,天塌了…”“想要离职但是又怕失业”。每当我们打开手机的时候,离职宣传片像幻灯片一样不停轮播。在电脑上打好了离职申请,脑海里全是弹幕——“现在大环境不好”“找不到工作怎么办?”焦虑就好像是噬骨毒药,已经麻痹了四肢与大脑。
最近,正值毕业求职季,而今年高校毕业生预计可达1222万人。巨大的竞争压力下,不少人找工作遇冷,尤其是gap过的年轻人。
凌晨 2 点,前设计师 A 盯着手机屏幕上的招聘软件发呆。页面停留在某家装公司的招聘信息:"资深设计师,底薪 3000 + 提成",右下角的投递按钮在黑暗中泛着冷光。这是她裸辞的第 28 天,电脑里还存着离职前改到第 23 版的商业综合体方案,而现实世界的秩序